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异常的月经量增多或时宜的出血,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。
急性 :「失血量多到临床需要立即进行干预止血的严重出血」。
慢性 :「过去 6 个月里一直存在的出血量、出血时间异常或是不规律子宫出血」。月经间期出血「发生在两次月经来潮的中期」,可能在每个月经周期随机或规律出现。
子宫内膜或宫颈息肉
宫颈息肉可能是由宫颈本身引起,或是由子宫内膜息肉下垂,甚至是子宫颈管或宫颈外口的平滑肌瘤引起。宫颈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确,可能与激素或炎症反应有关。宫颈息肉通常发生在 40 岁以上的女性。当息肉>3 cm 或有临床症状时或息肉外观异常时建议切除息肉。息肉基底的烧灼或是电凝可降低复发率,恶性息肉罕见。
子宫腺肌症
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存在于子宫肌层,诱导子宫底部局部或整体肥大,子宫体增大。女性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约为 20%~65%,且与年龄增加有关。子宫腺肌症与平滑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初潮早有关。其他文献表明亦与痛经、抑郁症以及子宫手术史有关。
子宫腺肌症典型地临床表现是痛经或慢性盆腔痛引起的 ,尽管高达 30% 的女性无临床症状。确诊子宫腺肌症需要子宫切除标本,B 超和 MRI 检查显示子宫体增大、子宫内膜增厚、子宫肌层囊肿、或是内膜与基层连接处欠清,肌层异质性增高均提示子宫腺肌症。
平滑肌瘤
平滑肌瘤是常见的肌纤维瘤,发病率高。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分为肌壁间肌瘤、黏膜下肌瘤、浆膜下肌瘤、阔韧带肌瘤和宫颈肌瘤。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(黑种人大于白种人)、初潮早、高血压、肥胖以及饮食因素。妊娠次数多、妊娠时间间隔短以及吸烟可能会降低风险。
子宫内膜消融对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的效果不佳。对于已完成生育功能又希望保留子宫的女性来说,子宫动脉栓塞术以及子宫肌瘤栓塞术效果较佳。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,可通过磁共振导向的聚焦超声治疗。
恶性肿瘤和增生
恶性肿瘤与增生,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包括 4 点:1. 单纯增生;2. 复杂增生;3. 单纯增生伴异型性;4. 复杂增生伴异型性。绝经前或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异常出血,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。50~54 岁女性最常见的内膜增生为不伴异型性增生,而在 60~64 岁女性最常见的内膜增生为伴异型性增生。
凝血障碍
凝血障碍是凝血系统的紊乱可以表现为 AUB 或 HMB。需要终身抗凝的女性因药物引起的医源性出血也归为 AUB-C。血管性血友病是最常见的诊断,其最常见的诊断类型是轻微型血友病。其次最常见的凝血障碍是血小板功能缺损。凝血因子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较少见。非遗传性的血友病的原因包括,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(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、肾脏疾病)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凝血因子的消耗。下表列出了一些可为凝血障碍提供线索的病史:异常子宫出血.
凝血因子可能会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,如甲状腺疾病、肾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、活动性出血、处方药或激素治疗、非处方药或膳食补充剂,需排除解剖异常引起的异常出血。急性出血和血红蛋白减少应做凝血功能检查。可通过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治疗,偶尔需要宫颈扩张与诊刮、气囊压迫止血等外科干预治疗。丧失生育能力的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切除、永久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术。
卵巢功能障碍
卵巢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在闭经、不规则流血等各种疾病。这些疾病在育龄期女性偶尔发生,最经常发生在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。其病因有药物因素、内分泌失调、感染和创伤,应排除解剖结构异常。医源性病因是指处方药或激素治疗影响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,并与不规则出血有关, 分类属排卵功能障碍这一类。
对不适合药物治疗的女性,子宫内膜消融或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干预也是一种选择。然而,子宫内膜消融不提供避孕,如果不采取避孕措施的话,可能会给妊娠带来很大风险。
子宫内膜病变
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出现但没有其他明确病因的,可能是因为子宫内膜紊乱,导致局部子宫内膜异常出血。目前还没有临床检查可以诊断子宫内膜异常。其他子宫内膜疾病,如子宫内膜感染或炎症,也可以表现为子宫内膜炎。
医源性因素
激素治疗或宫内节育器等医疗干预可以导致。不规则出血与激素避孕有关,通常被称为「突破性出血(BTB)」,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因。
- 关键字:
- 收藏本文到收藏夹 本文章地址: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子宫内膜炎竟有如此危害?